垂盆草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状。作为药用来讲,药性偏凉,对于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血虚、孕妇等人群,存在用药禁忌。除此之外,垂盆草也不能随便应用,需要针对症状和疾病,在中医师规范的诊疗后,辨病、辨证考虑是否适合使用垂盆草或者含有垂盆草的中药方剂。
垂盆草中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血养血的功效,临床中可以经常应用于治疗烧烫伤、蛇毒、咬伤,还可以清热利湿,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所引起的黄疸,对于皮肤病所引起的痈、疖、疮,都可以应用。
垂盆草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排脓生肌的作用,对肝炎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等湿热症状有减轻和消除的效果。是中医肝医科医生经常用来治疗肝火病的一种中药。性味功效味甘、淡、微酸,性凉,功效:清热解毒,化痈消肿。传统应用主治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痈肿疮疡,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病症。
对于传染性肝炎,垂盆草被用于治疗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的活动期,有助于降低血清转氨脢,减轻或消除湿热症状。在肝癌、白血病及肺癌的治疗中,垂盆草与其他草药配伍,通过水煎分服,能消除症状、缩小肝肿、缓解临床症状,甚至使病情好转。
垂盆草的功效垂盆草属于利水渗湿药里的一种,主要功效便是利湿退黄,应用在临床上主要治疗黄疸,垂盆草属于甘淡渗湿,性微寒,功善清热,清热利湿退黄,最经常用来治疗黄疸,常配合茵陈、栀子、虎杖等一起使用治疗黄疸。
垂盆草中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血养血的功效,临床中可以经常应用于治疗烧烫伤、蛇毒、咬伤,还可以清热利湿,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所引起的黄疸,对于皮肤病所引起的痈、疖、疮,都可以应用。
垂盆草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痈散结,解蛇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湿热黄疸,水火烫伤,以及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垂盆草有保肝的作用,对于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垂盆草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几种病害的困扰,其中灰霉病、炭疽病和白粉病尤为常见。灰霉病的表现为叶片和叶柄呈现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烂,高温多湿时会出现灰霉。预防可通过人工剪除病叶并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炭疽病则由真菌引起,尤其在高温多湿季节危害大,过量施氮肥可能导致病害。
垂盆草常见病害:炭疽病 病症表现 炭疽病是危害多肉植物的重要病害,属真菌性病害。多发生在严热潮湿的季节,尤其是高温多湿的梅雨季节,施用氮肥过量也可能引起。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块,后扩展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渐变干枯,严重时整株受侵。防治措施 种子的选择要慎重,抗病品种。
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的防治,当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植物摆放过于拥挤、湿度过大时容易导致这些疾病发生。主要受害部位为叶片、嫩枝和花,病斑呈现暗绿色、褐色、紫褐色。防治措施:当发现疾病时,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75%百菌清500溶液交替喷洒,达到防治效果。
盆土过湿会导致根系腐烂死亡。冬季可将其置于荫蔽通风温暖的地方养护。病害防治 常见病为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防治方法: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75%百菌清500溶液交替喷洒。喜欢的朋友就赶紧养一盆吧。
病虫害防治也是垂盆草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垂盆草容易受到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应定期检查植株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对于轻微的病虫害问题,可采用物理方法如人工捉虫或使用肥皂水等天然杀虫剂进行处理;对于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则需使用专业的农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