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山梅花,以其独特的中文名被熟知,其拉丁学名则是Philadelphus kansuensis (Rehder) S. Y. Hu。这种美丽的植物属于虎耳草科,科名在拉丁文中写作Saxifragaceae。在分类学上,它被归入山梅花属,属名是Philadelphus。
2、甘肃山梅花,一种独特的灌木植物,其高度在2至7米之间,展现出丰富的生长形态。初次观察,你会发现它的二年生小枝呈现出灰棕色,表皮片状脱落,而当年生小枝则为暗紫色,表面疏被微柔毛,有时会逐渐失去毛发,显得更为洁净。
3、山梅花(学名:Philadelphus incanus),为虎耳草科山梅花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海拔1200-1700米林缘灌丛中。产自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安徽和四川。欧美各地的一些植物园有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适应性强,喜光,喜温暖也耐寒耐热。怕水涝。
4、长在高山上的梅花一般指的是野生梅,也被称为山梅花。它们可以在恶劣的天气和土壤条件下生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科学名称为Prunus mume var. mume f. alphandii,它是中国特有的梅花品种,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高山地带。
5、栽植后浇透水。生长期每月施一次肥,开花前增施一次磷、钾肥。夏季雨后注意排水。花后剪去花枝、病枝和过密枝;冬季落叶后剪除重叠枝、枯枝、老枝,调整树姿。寒冷地区冬季注意防寒保护。防治粉虱和蚜虫为害。春季播种,播后覆浅土;夏季剪取嫩枝扦插,秋季或冬季取硬枝扦插。
山梅花属植物为直立灌木,叶子对生,单叶,部分叶片会脱落,部分则会保持一定时间。花朵颜色为白色,常带有芳香气息,可以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有时则为总状花序。花朵结构中,萼片和花瓣通常为4片(5-6片),雄蕊数量为20-40个。
山梅花的形态特征:虎耳草科山梅花属落叶灌木。树皮褐色,薄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密生柔毛,后渐脱落。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缘具细尖齿,表面疏生短毛,背面密生柔毛,脉上毛尤多。花白色,无香味,5~7(11)朵成总状花序。花期5~7月,果期8~9月。
直立灌木,稀攀援,少具刺;小枝对生,树皮常脱落。叶对生,全缘或具齿,离基3或5出脉;托叶缺;芽常具鳞片或无鳞片包裹。
山梅花族的植物主要为灌木类型,叶片对生。花型为两性,花冠由4-5片花瓣和花萼裂片组成,花瓣在花蕾期呈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雄蕊的数量多样,通常在10到多数之间,花丝扁平且呈钻形。花后,蒴果会背式或室间开裂,种子众多且两端通常有翅,这是山梅花族植物的共同特征。
太平花,又称为丰瑞花或太平瑞圣花,是一种落叶灌木。它的叶子对生,呈现长椭圆形。每年夏季,太平花绽放,总状花序上绽放着乳白色的花朵,花瓣共有四枚。据传,太平花原产地为四川青城,宋仁宗时期被移植到北方。如今,它在我国中部和北部均有分布。
太平花又叫做北京山梅花,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太平花花色纯洁美丽,开花时几朵花苞簇集在一起,十分壮观。太平花常见种植于园林以及道路两旁,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装饰环境。太平花常采用扦插繁殖,适合生长在肥沃透气的土壤里。
河北省的省花是太平花,也叫做山梅花、北京梅花。太平花的养殖方法:太平花喜肥沃的土壤,可选择园土;太平花夏季15天浇水一次,春季30天浇水一次,其他季节适当调整浇水频率即可;太平花春季施一次有机肥即可,夏季不用施肥。
枝干差异 山梅花的枝条起初茂密多毛,成熟后逐渐脱落,枝条呈灰褐色。太平花的小条是光滑的,没有任何细小的发丝,颜色是紫褐色的。叶片差异 山梅花叶片形状为卵形至卵形长椭圆形,边缘处有细小齿尖,正面稀疏的分布短毛,叶片背面分布密集的柔毛,叶脉上的尤其多。
枝条特征的区别:山梅花的枝条在幼年时期带有小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脱落,呈现出灰褐色的色泽;而太平花的枝条则为紫褐色。 叶片特征的区别:山梅花的叶片呈现为卵形至卵形长椭圆形,边缘带有细小的齿尖,叶片两面均覆盖有毛;太平花的叶片则呈卵状椭圆形,通常情况下两面较为光滑,没有毛发。
山梅花和太平花的区别 枝条不同:山梅花的枝条幼时有小毛,成熟后脱落,颜色为灰褐色;太平花枝条为紫褐色。叶片不同:山梅花叶片为卵形至卵形长椭圆形,边缘有细小齿尖,两面均有毛;后者叶片呈卵状椭圆状,两面一般不附有毛。
山梅花和太平花在外形上有区别,山梅花的高度在5~5米之间,而太平花的高度在1~2米之间。山梅花小枝为浅褐色或紫红色,有小毛,而太平花小枝为黄褐色,没有小毛。山梅花的叶片多为卵形或宽卵形,太平花的叶片为卵形或宽椭圆形。
枝条的不同梅花的小枝条起初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绒毛,成熟后逐渐脱落,枝条颜色为灰褐色。太平花的小纸条光滑无任何小绒毛,颜色为紫褐色。叶片的不同乌梅的叶为卵圆形至卵圆形,边缘有微小的齿尖,正面有稀疏的短毛,叶背面特别是叶脉上有浓密的柔毛。
山梅花的形态特征:虎耳草科山梅花属落叶灌木。树皮褐色,薄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密生柔毛,后渐脱落。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缘具细尖齿,表面疏生短毛,背面密生柔毛,脉上毛尤多。花白色,无香味,5~7(11)朵成总状花序。花期5~7月,果期8~9月。
山梅花的植株高达3-5米,树皮呈现褐色,薄片状剥落,小枝在幼时密生柔毛,随后逐渐脱落。叶形态多样,从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度在3-10厘米之间,边缘带有细尖齿,表面疏生短毛,背面密生柔毛,脉上毛尤其丰富。
枝条特征的区别:山梅花的枝条在幼年时期带有小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脱落,呈现出灰褐色的色泽;而太平花的枝条则为紫褐色。 叶片特征的区别:山梅花的叶片呈现为卵形至卵形长椭圆形,边缘带有细小的齿尖,叶片两面均覆盖有毛;太平花的叶片则呈卵状椭圆形,通常情况下两面较为光滑,没有毛发。
花瓣白色,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圆形,有时微凹或有齿缺,基部逐渐收狭。雄蕊数量在31-39根之间,最长可达12毫米,花药卵状长圆形,长度约5毫米。花盘和花柱无毛,花柱粗壮,仅在先端分裂,柱头呈桨形,长5-2毫米。
昆明山梅花是一种形态独特的灌木,高度可达4米。二年生小枝呈深紫色,表皮稍有开裂,表面无毛。当年生小枝则呈现紫色,密布着灰黄色的粗糙绒毛。其叶片质地坚韧,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5-3厘米。先端渐尖或狭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全缘或有时出现疏离小齿。
1、山梅花(学名:Philadelphus incanus),为虎耳草科山梅花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海拔1200-1700米林缘灌丛中。产自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安徽和四川。欧美各地的一些植物园有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宜昌。适应性强,喜光,喜温暖也耐寒耐热。怕水涝。
2、云南山梅花,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Philadelphus delavayi L. Henry的根皮。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止痛,截疟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腰肋疼痛,疟疾。云南山梅花又名:西南山梅花。灌木,高2-4m;二年生小枝灰棕色或灰色,当年生小枝紫褐色,无毛,常具白粉。
3、山梅花是一种木本植物,开花比较美丽,花期很长,花朵具有香气,所以它是很好的观赏性价值。山梅花的别称 山梅花有个别称,叫做毛叶木通。山梅花的生长习性 山梅花具有比较高的适应性,它喜欢光照,喜欢温暖,耐寒耐热,但是怕水涝。山梅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4、山梅花是梅花当中的一个品种,属于是一种灌木,最高时能长到大约三米五的高度,它的叶片让人感觉很清新,花朵为白色和梨花很像。山梅花开放时远远望去绿色叶片和白色花朵形成了鲜明色彩对比,因此它的花语为清新,秀丽。
5、山梅花属,隶属于绣球科,包含约75种植物,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在中国,约有15种山梅花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南至东北部。这些植物多被用作观赏植物。山梅花属植物为直立灌木,叶子对生,单叶,部分叶片会脱落,部分则会保持一定时间。
6、山梅花是一种木本植物,其花朵美丽动人。山梅花的花期较长,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山梅花的别称是毛叶木通。山梅花适应性强,喜欢光照和温暖的环境,能够耐受寒冷和炎热,但怕水涝。对土壤的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