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树是一种乔木,高度一般在3-10米之间,树皮为灰褐色或灰黄色,树干上有许多分枝,树冠呈圆锥形或圆柱状。叶子为羽状复叶,由少数小叶组成,叶柄长2-8厘米,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8-18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叶面无毛,叶背脉上被白色毛。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属于豆科。 其植株本身呈现出绿色,花朵为淡黄色。 叶子呈羽状复叶,形状较为扁平。 中药中所用的黄芪为根茎,呈棕色或黄棕色,切面颜色同样为淡黄色。 黄芪根很长,一般采挖4年以上的根,晾干后可切片药用。
黄耆,也就是黄芪,其外观形似豆科植物,整体显得较为矮小密集。它与含羞草、芙蓉树在外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叶子小巧而密集,这些特征都是其显著特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黄耆的叶子细小且紧密排列,枝干不高,整个植株给人一种小巧而紧凑的感觉。其外观与豆科植物相似,但具体形态还需通过实际观察来确认。
野生黄芪外形特征:多年生草本,高五十到一百公分左右;茎干直立,上部经常分叉,有细棱,生有白色的柔毛;主根粗而且比较长,木质,直径一到三公分左右,表面是灰白色,并且有侧根。
山竹岩黄芪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半灌木植物。其高度通常在110至150厘米之间,根部粗壮且呈现出红褐色。茎干直立,分枝较多,表面覆盖着灰黄色或灰褐色的树皮,有时会以纤维状剥落。小枝的颜色为黄绿色,带有一些紫褐色,新枝则呈灰绿色,被短柔毛,且具有明显的纵沟棱。
颜色不同 野生黄芪和种植黄芪的颜色不同,其中野生黄芪主要生长在山林中、灌木丛里、树林下,其根茎颜色较深,为棕黑色,且野生黄芪上的泥土难以洗掉,而种植黄芪的颜色较浅,呈现棕黄色,其上泥土较少,而且容易洗掉。
1、黄芪按粗细分登记,一般指家种黄芪。下图是家种黄芪原条照片。家种黄芪 野生黄芪因生长野外,其皮更粗糙,且因生长时间长,其密度高,木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其心部多成空心化,特别越粗部分,越明显。而家种黄芪受到农民照顾,比较细皮嫩肉,比较柔软,木质化及空心化比较少。
2、黄芪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度大约在50-100厘米左右,茎部比较粗,很直立,上面分布着黑色或白色的长柔毛,上部分有分枝,边上有细棱。一般复叶上有13-27片小叶子,长度大约5-10cm左右,叶柄部分长0.5-1cm左右,上面的颜色为绿色,下面伏贴着白色柔毛。总状花序分布密集,上面有10-20朵花朵。
3、首先,野生的黄芪生长年限都比较长,观察根部都是有一些枯心,但是人工的因为种植年限短,所以是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同时野生的黄芪根部是十分粗壮的,而且比较乱,表现有着不整齐的宗纹,好一点的野生黄芪甚至可以长到70,80厘米,甚至也有100厘米以上的。
4、野生黄芪长根直长,圆柱形,稍呈木质,表面淡棕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上部有分枝,被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小叶25-37片,小叶片宽椭圆形,长4-9mm,先端稍钝,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白色长柔毛。
5、野生黄芪的特征如下:首先,野生的黄芪生长年限都比较长,观察根部都是有一些枯心,但是人工的因为种植年限短,所以是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同时野生的黄芪根部是十分粗壮的,而且比较乱,表现有着不整齐的宗纹,好一点的野生黄芪甚至可以长到70,80厘米,甚至也有100厘米以上的。
从颜色上看,黄芪的颜色通常表现为淡黄色或黄白色。而且其质地坚硬,容易被折断。当折断时,断面通常呈现白色。随着年份的增长和存储时间的延长,其表皮可能会出现脱皮现象或出现黑色、褐色的斑点。但这并不影响其内在的药用价值。除了根部外,黄芪的叶片和花朵也具有一定的特征。
野生黄芪的根呈直长状,圆柱形,稍微木质化,表面颜色从淡棕黄色到深棕色不等。 黄芪的茎部直立,顶部具有分枝,表面被长柔毛覆盖。 它的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排列;叶柄基部伴有披针形的托叶。
外形特征概述:黄芪的根部呈现出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形态,长度不一,一般在几十厘米左右。其表面呈现淡棕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和皮孔。黄芪的质地较为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则呈现出纤维状。 叶片特征:黄芪的叶片为羽状复叶,叶子通常成对生长。叶片呈现出黄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黄芪的表面颜色为灰黄色或淡棕色,断面呈纤维性,木部淡黄色。制成的饮片表面颜色深黄,有光泽。 黄芪的叶子形状为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托叶离生,下面长着白色的柔毛或基本不长毛,小叶呈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圆形,上面绿色,下面长着白色的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