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本文目录一览: 1、海桐果子自己开裂还是人工开裂 2、卵果海桐形态特征...

海桐果像什么(海桐树像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海桐果子自己开裂还是人工开裂

海桐果子自己开裂。海桐,四季常青,株型圆整,花味芳香,种子红艳,为著名的观叶、观果植物。它们的果实表皮,先青后黄,到深冬时候基本呈现金黄色模样,好似一个个小铃铛,挂在海桐树上,有些惹人注目。

未成熟与成熟的颜色不同。海桐果子未成熟果实的颜色是青色的,成熟果实的颜色是黄色的,未成熟与成熟的海桐果子的颜色是不同的。海桐(学名:Pittosporumtobira),是双子叶植物纲、海桐花科、海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

海桐枝叶茂密,下枝覆地;四季碧绿,叶色光亮,自然生长呈圆球形,叶色浓绿而有光泽,经东不凋;初夏花朵清丽芳香,入秋果熟开裂时露出红色种子,也颇美观,是南方城市及庭园习见之绿化观赏树种。通常用作房屋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可孤植或丛植于草坪边缘或路旁、河边,也可群植组成色块。

不能吃海桐的果实是不能吃的。海桐的果实并不是什么水果,是不能吃的。而它果实的观赏性可是很高的。

卵果海桐形态特征

卵果海桐的果实强烈压扁,呈扁球形,直径为3到6厘米,2片裂开。果片厚度为2到3毫米,内侧扁平,表面有突起横格。种子数量为16到24个,长度约3毫米,种柄极短。嫩枝表面有毛,叶初期两面有毛,后逐渐变秃,硬度适中,形态为倒卵状披针形。萼片尖长,子房表面被毛。

海桐科植物通常表现为常绿灌木或小型乔木,它们的株高范围在2到6米之间,形成了一个圆形的树冠。树干呈现出灰褐色,枝条近似轮生,新生的枝条则为绿色。叶片是单叶,有时在枝顶会聚集成簇,叶片形状多为倒卵形或椭圆形,顶部圆润,基部呈楔形。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m;树冠圆球形。枝近轮生。叶互生,常聚生于枝顶呈假轮生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长5~12cm,先端圆钝或微凹,边缘反卷,全缘,无毛,表面深绿而光泽。顶生伞形花序;花白色,稍带黄绿色,芳香。蒴果卵球形,有3棱,成熟时黄褐色,3瓣裂,种子鲜红色。

海桐的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叶聚生于枝顶,二年生,革质,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以后变秃净。

叶片尖端尖锐,基部呈楔形,正面绿色且有光泽,干燥后变为黄绿色,而背面则为浅绿色,无毛。侧脉有5-7对,从正面看略显模糊,从背面看略微突出。叶柄长度为7-12毫米,较为明显。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m;树冠球形。干灰褐色,枝条近轮生,嫩枝绿色。单叶互生,有时在枝顶簇生,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反卷,厚革质,表面浓绿有光泽。5月开花,花白色或淡黄色,有芳香,成顶生伞形花序。

海桐是什么果实

海桐是聚花果 聚花果也称花序果、复果,是指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如桑的果实是由雌花序发育成的聚花果,每一雌花的子房发育成一个小单果(又称作核果),包藏在厚而多汁的花萼中,食用的肉质多汁部分为雌花花萼,但这些果实到成熟时会结合成一颗较大的果[1]。

海桐的籽一常只是作种子用。海桐的果实是不能吃的。海桐,是双子叶植物纲 、海桐科、海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

海桐,一种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海桐科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其蒴果的形态。这些果实通常是圆球形,表面带有棱角或呈三角形,果片质地坚硬,内部呈现黄褐色,表面光滑且带有横格。值得注意的是,海桐的果实并不适宜食用,它们主要用于观赏而非作为食物。

海桐果实不可以吃。海桐是双子叶植物纲、海桐科、海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蒴果圆球形,有棱或呈三角形。果片木质,内侧黄褐色,有光泽,具横格,种柄有粘液。花期3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海桐主要用于观赏,其果实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