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莼菜,学名chúncài,是一种属于睡莲科的珍贵水生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由国务院于1999年8月4日批准保护。
2、莼菜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也称为马蹄菜或蒿菜。下面详细介绍莼菜的特点和相关情况:莼菜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莼菜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是一种生长在池塘、湖泊和河流中的水生草本植物。其口感清香滑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3、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莼菜,也称为蒿菜或马蹄菜,是一种生长在温暖淡水环境中的水生植物。其学名为莼属,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莼菜的叶片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有波浪状的齿状,是一种喜温暖且不耐寒的植物。下面详细介绍莼菜的特点及用途。
4、莼菜科(Cabombaceae)又名水盾草科。多年生水草,多生于湖泊沼泽中。除了是多年生沉水植物,该植物科种的特征为地下蔓延之根茎十分发达,一般来说,该科的物种今发现约有二属,七种。 在台湾,莼菜科植物于战后被以观赏植物功能引进,今归化于宜兰亲水区。
5、莼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珍贵蔬菜之一。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符合黄帝内经中药食同源的理念。
6、莼菜在国外被称为Water-shield。它的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行于泥中。茎细长,最长可达一米以上,完全沉浸于水中。叶互生,有细长叶柄,长25~40厘米。叶片浮于水面,呈卵形至椭圆形,盾状,长5~12厘米,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带紫色,叶脉放射状,上半部脉有毛。
读音: chún 汉字:莼 笔划:意思: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浮在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红色。嫩叶可以吃。组词:龟莼[guī chún] 葵莼的别称。莼丝[chún sī] 蓴菜。香莼[xiāng chún] 莼菜。猪莼[zhū chún] 俗称荇菜。鲈莼[lú chún] 鲈鱼与莼菜。
读音:chún 基本字义: 多年生水草,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
莼的拼音为 chún,主要指的是我们熟知的莼菜,它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其叶子呈椭圆形,会开出暗红色的花朵。莼菜的茎和叶背面都富含黏液,这种特性使得它们成为可食用的食材。在简化后的称呼中,它通常被简称为莼。从字形上看,莼由10画组成,部首为艹,其笔顺编号为1225511525。
结论是:莼的读音为 chún,它是一种多年生水草,也被称为蒪菜、马蹄菜或湖菜。这种植物喜欢温暖的环境,在清澈的水池中生长。其特点是地下有葡萄茎,能萌发出须根和叶片,形成丛生的水中茎,叶子呈深绿色椭圆形,浮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夏季,莼菜会抽生花茎,开出暗红色的小花。
莼 读音 :chún 字意:〔~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莼”。
摸鱼儿(莼)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王沂孙 mō yú ér chún 摸鱼儿(莼)yù lián háncuì hén wēi duàn,fú kōng qīng yǐng líng suì。bì yá yě bào chūn zhōu yuàn,shuāng juǎn xiǎo jiān fāng zì。hái yòu shì。
1、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莼菜,也称为蒿菜或马蹄菜,是一种生长在温暖淡水环境中的水生植物。其学名为莼属,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莼菜的叶片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有波浪状的齿状,是一种喜温暖且不耐寒的植物。下面详细介绍莼菜的特点及用途。
2、莼菜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莼菜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是一种生长在池塘、湖泊和河流中的水生草本植物。其口感清香滑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中国南方地区,莼菜是一种传统的美食,被誉为“水中蔬菜”。莼菜又被称作马蹄菜或蒿菜。
3、莼菜,又称水葵、水蕨、水芹等,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莼菜不仅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以下是莼菜的主要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莼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一般蔬菜。
莼菜花:直径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长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条形,长1-5厘米,先端圆钝;花药条形,约长4毫 米;心皮条形,具微柔毛。
莼菜花直径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长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条形,长115厘米,先端圆钝花药条形,约长4毫 米心皮条形,具微柔毛如图2荇菜花花大而明显,是莕菜属中花形最大的种类,直径约2。
花单生,浮于或挺出水面;花萼四枚,绿色;花瓣通常八片。果实倒卵形,长约3厘米。花大形、美丽,浮在或高出水面,白天开花夜间闭合;萼片近离生;花瓣白色、蓝色、黄色或粉红色,成多轮,有时内轮渐变成雄蕊;药隔有或无附属物。
莼菜和荇菜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最容易分辨的就是莼菜花暗红色,荇菜花黄色 莼菜(学名: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其叶片呈椭圆形,漂浮在水面上。这种植物的茎部和叶片背面都覆盖着一层粘液,这使得它在水中更加稳固。莼菜的花朵颜色为暗红色,而嫩叶则常被用来制作美味的汤菜。
1、莼菜和荇菜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叶子形状、大小、生长环境和食用价值等方面有所不同。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莼菜和荇菜:两种中国本土土生土长的蔬菜的区别 莼菜和荇菜是两种在中国广泛分布但特点各异的本土蔬菜。它们虽然都有着独特的食用价值,但在叶子形态、生长环境和食用方式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2、荇菜和睡莲的区别在于花上,荇菜开着黄色小花,而睡莲的花非常大,各种颜色都有不过,荇菜的生长特性与睡莲相似,圆圆的叶片漂浮在水面上,根茎深深地扎在水下的泥土之中,所以不要认错了2荇菜,又名金莲儿野。
3、莼菜和荇菜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最容易分辨的就是莼菜花暗红色,荇菜花黄色 莼菜(学名: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又名蒪菜、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
4、莼菜花:直径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长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条形,长1-5厘米,先端圆钝;花药条形,约长4毫 米;心皮条形,具微柔毛。
5、在古代文献中,荇菜有着不同的别称。北齐时期的颜之推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书证》中提到,《诗经》中提到的“参差荇菜”便是这种植物。他还指出,荇菜的黄花与莼菜相似,因此在江南地区,人们也习惯将其称为猪莼。在明代,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草八·蓴》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性。
6、参差荇菜,字面意思是指长短不齐的荇菜,源自古诗词《周南·关雎》。这种水生植物,古时被称为莕菜,有着圆润的叶子,茎部类似钗股,上部为青色,下部为白色,叶子直径大约一寸多,常常浮在水面上。
1、读音: chún 汉字:莼 笔划:意思: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浮在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红色。嫩叶可以吃。组词:龟莼[guī chún] 葵莼的别称。莼丝[chún sī] 蓴菜。香莼[xiāng chún] 莼菜。猪莼[zhū chún] 俗称荇菜。鲈莼[lú chún] 鲈鱼与莼菜。
2、chún 〔莼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简称“莼”。
3、莼怎么读:莼拼音:[chún]。基本释义: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浮在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红色。嫩叶可以吃。相关组词:鲈莼、香莼、莼菜、莼羹、龟莼、忆莼、莼丝、吴莼、思莼、猪莼 、千里莼、雉尾莼、思鲈莼、思莼鲈。
4、莼的拼音为 chún,主要指的是我们熟知的莼菜,它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其叶子呈椭圆形,会开出暗红色的花朵。莼菜的茎和叶背面都富含黏液,这种特性使得它们成为可食用的食材。在简化后的称呼中,它通常被简称为莼。从字形上看,莼由10画组成,部首为艹,其笔顺编号为12255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