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其株高可达4至10米左右。相比之下,吴茱萸作为小乔木,其株高大约在3至5米之间。 叶片不同 山茱萸的叶片呈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度约为5至10厘米,宽度在2至5厘米之间,先端尖锐,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叶片颜色上方为绿色,下方为浅绿色。
株高不同 山茱萸的株高可达4至10米,属于落叶乔木或灌木;吴茱萸的株高在3至5米之间,属于小乔木。
山茱萸和吴茱萸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在分类、形态特征、性味功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分类差异 山茱萸属于山茱萸科,是一种落叶灌木,常见别名有蜀酸枣、天木籽、肉枣等。而吴茱萸则属于芸香科,别名包括吴萸、米辣子等。 形态特征 山茱萸的成熟核果呈紫红色,外观饱满且具有光泽,形状为长椭圆形。
1、吴茱萸与吴萸是同一种植物,属于中药材,名称上的差异并不代表它们是不同的植物。 吴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树皮呈青灰褐色,幼枝为紫褐色,并且有着细小的圆形皮孔。 当吴茱萸成熟时,它的果实会裂开成五个果瓣,形状类似蓇葖果,呈紫红色。其表面有明显的粗大油腺和一些余点。
2、吴萸就是吴茱萸,属于中药材,二者没有差别。吴茱萸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3、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中药植物。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ieu) T. G. Hartley)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4、吴茱萸,【处方名】:吴茱萸、吴萸、吴芋、吴于、吴萸子、吴于子、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黄连炒吴萸、姜汁炒吴萸、盐炒吴萸等处方中写吴茱萸、吴萸、吴芋、吴于、吴萸子、吴于子等均指生吴茱萸。
5、吴茱萸和山茱萸的区别是什么植物种属不同①山茱萸是一种落叶灌木或是落叶乔木,中药山茱萸的别名是药枣、枣皮等,它是伞形目山茱萸科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多生长于我国山东、江苏等省份。
1、吴茱萸小花,中花和大花区分方法:表面形状。大花吴茱萸来源植物为吴茱萸,其果实单个或数个聚集在一起,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中花直径大约3mm~6mm,表面褐色,粗糙;小花有多个点状突起或凹下油室(俗称“字眼”)。花型。
2、小花吴茱萸性价比相对中花吴茱萸要小一点。大花吴茱萸因为其果实颗粒比较大,消费市场不太接受,药性比中、小花吴茱萸稍差,其商品价和苗价相对比较低,因而一般很少使用。茱萸产量最大的地方为河南南阳的内乡,西峡和南召一带。
3、但是,吴茱萸小花,中花和大花的叶子区别不大,主要是其它几方面的区别:表面形状。大花吴茱萸来源植物为吴茱萸,其果实单个或数个聚集在一起,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中花直径大约3mm~6mm,表面褐色,粗糙;小花有多个点状突起或凹下油室(俗称“字眼”)。花型。
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
吴茱萸的果实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通常在2到5毫米之间。其表面颜色为暗黄绿色至褐色,表面粗糙,具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这是吴茱萸的一个重要外观特征。此外,吴茱萸的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则残留有被黄色茸毛的果梗,这些特征有助于初步识别吴茱萸。
吴茱萸的花朵为单性异株,通常聚集成圆锥状的花序,位于植株的顶部。花朵绽放的时间在每年的6月至8月,而果实的成熟期则在9月至10月。值得注意的是,吴茱萸的蓇葖果呈现出醒目的紫红色,上面分布着粗大的腺点,每个果实内仅有一颗种子。这些特征共同描绘出吴茱萸的完整形态和生命周期。
吴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10米,树皮呈青灰褐色。其枝干特征明显,幼枝呈紫褐色,有细小的圆形皮孔,且表面覆盖着锈色绒毛。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长4-8厘米,小叶柄短,小叶形状多样,从椭圆形至卵形,长5-15厘米,宽3-7厘米,边缘可能有不明显的钝锯齿。
表面形状。大花吴茱萸来源植物为吴茱萸,其果实单个或数个聚集在一起,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中花直径大约3mm~6mm,表面褐色,粗糙;小花有多个点状突起或凹下油室(俗称“字眼”)。花型。大花顶端稍下凹,可见五角星状裂隙(开裂大小表示果实成熟程度,以不开口为好)。
吴茱萸属形态特征描述如下:常绿或落叶灌木或乔木,无刺。叶及小叶对生,通常含有油点。花序为聚伞圆锥型,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瓣镊合或覆瓦状排列,花盘较小,雄花的雄蕊通常为4或5枚,退化雌蕊短棒状,不分裂或4-5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