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菊花的头部含有一定毒性,接触可能导致疼痛和肿胀,通常为一般过敏或炎症反应。 菊花与野菊花不同,药性和功效有显著差异。野菊花微毒,可能导致食欲不振、上吐下泻。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所以菊花的管护,要注意水、肥、管三个字。因菊花从二月底或三月初即开始萌芽,到十月至十一月花谢方止,中间生长期需十来个月,生长期特长,需水、肥较多,又因它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强,故既要它枝秆粗壮,花繁叶茂,又要注意培植一定的高低度及株型的优美度与适中度。
1、霜霉病 菊花叶片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这种病大多发生在春季,菊花患上这种病后,叶片会发黄干枯萎缩,而在养护菊花时为了防止霜霉病的产生,需要在春季定期向植株喷洒适量的灭菌剂,消灭植株上的细菌,最好一天三次。
2、斑枯病 菊花叶片的常见病害有斑枯病,一般在4月份的时候植株容易发病,出现斑枯病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它的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掉,以免病菌扩散,之后还需要交替喷施波尔多液和50%托市津l000倍液,这样才能彻底防治。
3、菊花叶片常见病害之斑枯病 斑枯病在菊花的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尤其在4月份,植株易受此病害影响。一旦发现斑枯病迹象,应立即剪除病叶并彻底销毁,以防病菌扩散。随后,交替使用波尔多液和50%托市津1000倍液喷施,以达到根除目的。
4、霜霉病是菊花叶片的主要病害。被害的叶片会出现一层灰白色的霉状物。霜霉病有两个主要的发病期,第一次是在3月菊花出苗后至6月,第二次在10月。在雨季,特别是遇到雨水较多的时期,病害会迅速蔓延,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无法开花或死亡。
5、斑枯病是菊花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该病害通常在4月份开始出现,并且会在整个生长期内持续为害。最初,病斑出现在植株的下部叶片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紫褐色。病斑中心为灰白色,周围环绕褐色晕圈。在多雨季节,病害会加剧。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
6、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白粉虱、蓟马。炭疽病、叶斑病,用溴菌腈,或苯醚甲环唑,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咪鲜胺,或吡唑醚菌酯,或代森锌,或丙森锌等进行防治。
菊花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灰斑病、立枯病、白绢病、线虫病、绿萼病、矮化病、白绢病等。以枯萎病、灰斑病、立枯病为害较重。枯萎病 (1)症状特征 叶片由下而上枯萎变黄。
菊花上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叶斑病 菊花易感染叶斑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黑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和植株死亡。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可导致菊花的茎部和根部腐烂,使植株生长受阻,叶片枯萎。
菊花白粉病发病普遍,是一种常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也能为害花芽和花柄。叶、茎出现黄色透明小点,后连成片,病斑上明显出现白粉状霉层,严重时叶片和嫩梢常扭曲变形、枯黄,花蕾异常,难开放,植株生长衰弱。病菌孢子适宜萌发和侵入的条件为,温度约20℃,湿度97%~99%。
菊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轮斑病、黑锈病、褐锈病、白粉病和病毒病等,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褐斑病(斑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1)为害症状:病菌多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向上蔓延。
菊花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以及蚜虫、白粉虱和蓟马。 对于炭疽病和叶斑病的防治,可使用溴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噻菌铜、噻森铜、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代森锌悬浮剂或丙森锌等药剂。
1、菊花病毒病症状与防治方法菊花病毒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轻花叶或无症状,感染病毒的植株可形成重花叶或坏死斑,也可表现为花色不正常,植株偏矮,有时会使叶片变形或耳突,有时还会在叶片上产生白色环状斑点。
2、菊花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病毒病的识别与监测 菊花病毒病的早期识别和监测是防治的关键。种植者应定期巡视菊花园,观察菊花叶片、花朵和茎部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叶片变黄、变形、花朵变小等。同时,可以利用病毒检测工具进行病毒的快速检测,及时发现病毒感染的菊花植株。
3、防治方法:选用无毒繁殖材料,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及时喷施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等传毒昆虫。线虫病:菊花线虫病侵染叶片、花芽和花。(1)为害症状:线虫从气孔侵入内部组织,受害叶子变为淡绿色,并带有淡黄色斑点,以后这些斑点变成黄褐色,叶片干枯变黑,早期脱落。
4、防治方法:①菊花收获后,割除地上部分,收拾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选择无病田块的菊根留种,剪苗扦插可减少发病。③加强田间管理,适施氮肥,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5、减少病毒的滋生地。当病毒病症状严重时,可适时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例如,可以喷洒5%的菌毒清可湿性粉剂,浓度为400倍液,或者5%的克毒灵水剂,浓度在700-800倍液,以及85%的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浓度为700倍液。这些药物需间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进行2-3次,以控制和消除病毒的侵害。
6、防治传毒蚜虫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步骤。可以使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以2000倍液的浓度喷洒,以消灭蚜虫。为了防止病毒的传播,应从无病株上采集繁殖材料。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茎尖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脱毒。对于已带毒的盆栽菊花,置于36℃的条件下处理21至28天,可以实现脱毒。
1、菊花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灰斑病、立枯病、白绢病、线虫病、绿萼病、矮化病、白绢病等。以枯萎病、灰斑病、立枯病为害较重。枯萎病 (1)症状特征 叶片由下而上枯萎变黄。
2、菊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轮斑病、黑锈病、褐锈病、白粉病和病毒病等,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如下:褐斑病(斑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1)为害症状:病菌多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向上蔓延。
3、菊花上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叶斑病 菊花易感染叶斑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黑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和植株死亡。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可导致菊花的茎部和根部腐烂,使植株生长受阻,叶片枯萎。
4、菊花白粉病发病普遍,是一种常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也能为害花芽和花柄。叶、茎出现黄色透明小点,后连成片,病斑上明显出现白粉状霉层,严重时叶片和嫩梢常扭曲变形、枯黄,花蕾异常,难开放,植株生长衰弱。病菌孢子适宜萌发和侵入的条件为,温度约20℃,湿度97%~99%。
5、菊花易遭受蚜虫、红蜘蛛、粉虱、天牛、卷叶蛾、刺蛾、尺蠖、蛴螬等及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根腐病、叶枯病、锈病等病虫害危害应该用植物精油及时防治。①菊花患上叶斑病后,一定要及时摘下并毁掉病叶,同时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来处理。
6、霜霉病 菊花叶片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这种病大多发生在春季,菊花患上这种病后,叶片会发黄干枯萎缩,而在养护菊花时为了防止霜霉病的产生,需要在春季定期向植株喷洒适量的灭菌剂,消灭植株上的细菌,最好一天三次。
②控制高温高湿条件出现,经常通风,提高地温,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③发病初期,喷施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15%恶毒灵水剂450倍液、95%绿1号3000倍液。7~10天1次,防治1~2次。
菊花预防病虫害的方法 1,加强通风 菊花如何防病虫害,在养殖菊花的过程中良好的通风条件十分重要,只有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植株才有一个更好的生长。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还容易遭受病虫的威胁。
菊花菊叶斑病的防治:这种病害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褐色斑点,尤其在连续种植菊花的情况下病情会加剧。防治措施包括轮作以减少病菌积累,秋季将病叶彻底销毁,以及在发病初期喷洒托布津800至1200倍液,如已发病则喷洒多菌灵或百菌清800至1000倍液。
①菊花患上叶斑病后,一定要及时摘下并毁掉病叶,同时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来处理。②植株发生锈病时,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即可。③发生蚜虫危害时,可以喷施25%亚铵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3000倍液进行灭杀。
菊花病虫害如何防治 定期修剪 在养护菊花的过程中可以对菊花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植株生长过密的枝条以及植株被病菌感染的枝条,让植株可以健康的生长,同时在修剪过程中需要为植株消毒灭菌,以免植株在修剪时遭受病菌感染而出现腐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