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分布广泛。《中国药典》2015版记录了3种常用药用黄精:鸡头黄精、滇黄精、姜形多花黄精。本地的九华黄精属于姜形多花黄精。鸡头黄精分布于我国北方,茎直立,具棱,叶轮生,开白花,花生叶腋间,浆果成熟时黑色。
滇黄精则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其特点是叶轮生,花色为粉红,果实为红色。该品种的根茎肥厚,有环节和须根痕,质地硬韧,味道甜,有黏性。姜形多花黄精分布广泛,包括四川、贵州、湖南等省份,九华黄精即为此类。其特征是互生的叶和白色花,花序伞形,果实黑色。
黄精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蒙古等地区,其品种繁多,长叶黄精的产地在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多花黄精的产地则是在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等地;滇黄精的主要产地是在云南、贵州等地,常生长在海拔800~2800米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1、黄精族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其根部呈现为根状茎,这是其基本的地下结构。叶片通常生长在茎上,极少在靠近植物基部的地方出现。花朵的排列方式多样,有的是单朵独立,有的则在腋部聚集成小的顶生总状花序或者圆锥花序,形成美丽的花序景观。
2、黄精属本身是一个大家族,由Polygonatum Mill. 主导,其成员种类丰富,被广泛用于传统中药中。鹿药属Smilacina Desf. 又是另一支重要的分支,它们以其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再者,扭柄花属Streptopus Michx. 以其独特的花序和药用特性在分类中占有重要位置。
3、族:黄精族 属:黄精属 种:玉竹 亚种:无 分布区域:中国、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分享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形,直径5-14毫米。
4、黄精族Polygonateae,绵枣儿族Scilleae,菝葜族Smilaceae,岩菖蒲族Tofieldieae,油点草族Tricyrteae,藜芦族Veratreae,丝兰族Yucceae,这些都是生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分类时,根据植物的特征,将它们归纳到各自的家族中。
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境分布不同,具体如下:科目分类不同 黄精 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重楼等。是百合目、百合科、黄精属、黄精种植物。熟地黄 熟地黄一般指地黄,别名生地、生地黄、芐、怀庆地黄等。是管状花目、玄参科、地黄属、地黄种植物。
黄精和熟地黄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叶子不同,黄精的叶子是轮生的,条状披针形。而熟地黄的叶子会基部呈莲座状,卵形后至长椭圆形。二是花朵不同,黄精开花时为伞形花序,花瓣乳白色或者淡黄色。而熟地黄开花时为总状花序,花色是紫红色的。
一形状颜色不同1生地黄颜色为棕灰色或棕黑色,比较坚硬,不易折断,生地肉为棕黑或乌黑色,味微甘形状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2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颜色为乌黑色,有光泽,质柔软而带韧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黄精不适合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的患者服用。 生地黄和熟地黄是地黄的不同加工形态,它们均属于玄参科、地黄属植物。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
野生黄精根据原植物的特征一般分为三种: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黄精主要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黄精的根状茎为黄色或黄白色,具有短圆柱形或成不规则的块状,直径1-2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较光滑。
野生的黄精一般常见五个品种,它们分别是鸡头黄精、姜形黄精、蝶形黄精、热河黄精和卷叶黄精,我国北方比较容易找到。黄精是药用性价值特别高的植物品种,不过不适用于所有人。野生的黄精价格从40元起步,市面售价相对稳定。
野生黄精有三种 常见的野生黄精有几种,一般分为黄精,多花黄精以及滇黄精,其中野生黄精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城市以及浙江,安徽和甘肃等。多花黄精分布在我国南部,陕西以及东北地区。而滇黄精主要分布在云贵川地区。黄精花期为5~6月,开花之后就会结果,一般果实期是在8~9月。
北方有野生的黄精。黄精的品种较多,而野生黄精常见的主要有5个品种,分别是鸡头黄精、姜形黄精、蝶形黄精、热河黄精和卷叶黄精,它们在我国北方比较容易找到,其市场价格一般从40元每斤起步,市面售价相对稳定。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野生黄精的识别方法。滇黄精:叶轮生,每轮3~10枚,条状披针形。花序有6~10朵花,总花梗下垂;花被粉红色。浆果红色。花期3-5月,果期9-10月,根部果实比较大,呈圆盘状。狭义的黄精仅指一种植物,即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