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叶通常对生,少数有互生或轮生。花单生茎顶,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花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苞片3。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暗紫贝母。叶除最下部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花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点。叶状苞片1。蜜腺窝不明显。甘肃贝母。
一轮贝母:呈扁球形,大小约为直径约1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有毒。东贝母:呈扁球形,大小约为直径1~5cm,高1~5cm。
大贝呈新月形,外白内黄,质地硬脆;珠贝则为扁圆形,黄褐或淡黄,略带角质,内藏小鳞叶。别忘了浙贝片,椭圆或圆形,黄褐或淡黄,富含粉性,是浙贝母的另一种呈现形式。贝母大家族的其他成员川贝母:分为松贝、青贝和炉贝,其中松贝因其独特的“怀中抱月”形态而闻名。
.一轮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有毒。2.东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5cm,高1~5cm。
分布地不同:川贝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平贝母: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草甸或河谷。开花时节不同:川贝母:5-7月开花。平贝母:5-6月开花。植株不同:川贝母:植株可达-50厘米。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的干燥块茎,饮片形态较前面几种贝母有较大不同,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气微,味微苦。
高度不同 贝母:贝母的茎干直立生长,植株不高大,一般都只有15-40厘米。川贝母:川贝母的植株比贝母稍高,高度为15-50厘米。
贝母和川贝是同一种药材,没有区别。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等功效。川贝是贝母的一种,严格意义上来说,川贝只是贝母的一个别名。川贝母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的干燥鳞茎,主要产于四川、西藏等地,因其疗效显著,常被人们广泛使用于中医药方中。
分布区域不同 川贝母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而贝母则广泛分布于四川、西藏、甘肃、新疆、华北和东北等地。高度不同 川贝母的植株高度为15-50厘米,而贝母的茎干直立,植株通常不高大,一般在15-40厘米之间。
贝母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外观特征独特。它的主要形态特征是拥有鳞茎,这些鳞茎通常是圆锥形或心脏形的。贝母的表皮颜色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有时会有细微的纹理。在植物学上,贝母属于百合科,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叶子狭长,呈现出绿色的特征。而在其花朵上,则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形态。
一种植物。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贝母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贝母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部分被广泛用于药用,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功效。根据产地和品种的不同,贝母主要可以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川贝母性微寒、味甘,其止咳化痰的效果尤为显著,还具有润肺的功能,无论痰多或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因肺燥或秋燥导致的咳嗽。
贝母是什么植物 贝母,又称海芦荟,是海洋植物中的一种,属于海芦荟科,是一种藻类浮游植物。贝母在海洋中分布广泛,是一种海洋植物,属于海芦荟科,也是贝壳动物的食物。贝母结实,外形椭圆形,枝叉疏松,在海水中浮动,可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是一种有益的海洋生物。
土贝母又被称为假贝母,属于葫芦科植物。通常在秋冬季节采收,洗净后蒸透,晒干。其外观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颜色从淡红棕色到暗棕色不等,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现角质样,光亮且平滑。这种贝母的味道微苦,气味微弱。
川贝植物如下图: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暗紫色。叶除最下部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5cm,宽3~7mm,先端急尖。
川贝呈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川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株长15-5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5厘米。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散生或3-4枚轮生的,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3-5(-10)毫米,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
1、川贝母(青贝) 扁球形的青贝,顶端常有裂纹,两瓣鳞叶大小相近,仿佛相对合抱的亲密伴侣。 川贝母(白炉贝) 马牙嘴是白炉贝的标志性特征,让人一眼就能辨识出来。 川贝母(虎皮炉贝) 虎皮斑纹的虎皮炉贝,以其独特的外表令人过目难忘。
2、蒴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月,果期8月。
3、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贝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 时采之,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
4、藏贝母主要产于西藏地区,因此得名。其药材呈椭圆形或圆锥形,表面呈现出淡黄色或黄棕色。藏贝母同样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但其药效较为强烈,常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伊贝母 伊贝母主要产于新疆等地,其药材呈长圆锥形,表面呈现出黄白色或淡棕色。
5、版药典收录六类贝母药材,具体如下: 川贝母(松贝)特征为“怀中抱月、缕衣黑笃”,“观音坐莲”放置于平面上易于辨识。 川贝母(青贝)呈现扁球形,顶端开裂,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合抱。 川贝母(白炉贝)马牙嘴特征明显。 川贝母(虎皮炉贝)具有马牙嘴虎皮斑。
土贝母:为无定形块状,多角形或三棱形。高0.5--5cm,直径约0.7--2cm。表面暗棕色或半透明样红棕色,粗糙。闻起来似稍有焦糊气。味微咸,略苦。(2)光茹:卵圆形或圆锥形,不分二瓣,高0.7--5cm,直径0.5--1cm。上部尖,底部圆而凹陷。表面黄白色,光滑、无特殊气味。有毒。
贝母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植物。其形状呈现为鳞茎状,外观多为圆锥形或心脏形,颜色则为白色或淡黄色。以下是详细的解释:贝母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外观特征独特。它的主要形态特征是拥有鳞茎,这些鳞茎通常是圆锥形或心脏形的。贝母的表皮颜色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表面有时会有细微的纹理。
蒴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月,果期8月。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的样子。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