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二十四桥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2、听到这个瘦西湖,大家一定都会想到西湖,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瘦西湖是在清初的时候得名的,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的扬州鼓吹词序。
3、扬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这一来,湖上的风景便显得格外优美秀丽了。当时,盐商中首富有三家,他们附庸风雅,经常到湖上游玩、宴客。
4、扬州出美女的典故源自鲍照的《芜城赋》。这篇赋文对扬州的描写,经过千百年的口耳相传,逐渐形成了“扬州自古出美女”的说法。赋文中描述了东都洛阳的美姬和南国佳人,她们的芳心丽质、玉貌朱唇,无一不令人心动。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扬州女性的美丽,也反映了古代扬州的繁荣和文化底蕴。
5、卖个好价钱。明清时,“养瘦马”已成为一项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该职业。在“瘦马”的买卖中,她们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但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嫁入富豪之家。最后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进烟花柳巷。在著名的秦淮河畔,“扬邦”歌妓大多为“瘦马”出身。
6、这也培养了扬州美女的内在之美。 外在优势DD扬州美女外在美的物质基础。扬州有种花的传统;扬州的香粉十分有名,连《红楼梦》里都提到;扬州自唐代起铜镜制造就闻名天下;扬州工艺发达、首饰制造十分精美……这些为女人的一身行头做足了“功课” 另外扬州出美女民间流传很多版本,据考证有两种说法比较靠谱。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这两句有无限情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怀念扬州的悠悠旧事,更触起了浓重的春愁,词人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扬州慢·琼花是一首描写琼花的名篇,作者赵以夫以仙女设喻,描绘琼花的丰神。 词中提到“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这里用弄玉和飞琼来比喻琼花,展现出琼花的优美姿态。 词中回忆起炀帝赏花的情景,清晨剪下琼花,插入金瓶,由缇骑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
扬州慢 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子,炷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赏析:这首《扬州慢·琼花》是宋代词人郑觉齐以琼花为主题的作品。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琼花的美丽与神秘以及与人相关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郑觉齐《扬州慢·琼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 【南宋】姜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十里春风 【南宋】赵以夫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 扬州慢·琼花 【南宋】郑觉斋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既描绘了琼花的晶莹洁白,也表现了女子轻盈的体态。女子新妆试罢,于香雾缭绕中幽思绵绵。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琼花之作多提及扬州。前五句以仙女设喻,描绘琼花的态、色、味,不直接描写形状,而是着力表现其非凡的风姿。以仙女比拟琼花,写出其不同凡响的花姿、花色、清香。
词中“记晓”三句,描绘了隋炀帝在迷楼赏花的场景,琼花如天中月色般清冷,晨露未干,就被急驰送往行宫。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的诗句,将琼花与扬州的距离拉远,增添了迷离之感。词人以仙女的梦境比喻琼花飘移至临安,赋予花儿以情感,表现出移栽后花魂的飘渺。
赵以夫的《扬州慢》是一首宋词,描绘了琼花的美丽和扬州的风情。 词中提到的琼花,在扬州后土殿前独树一帜,与聚八仙花相比,琼花花瓣更大更厚,颜色淡黄,而聚八仙花小而薄,颜色微青。 琼花的叶子柔软而光润,聚八仙的叶子则粗而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