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兰花叶病是以兰叶出现黄色斑纹后变黑坏死的特点来命名的,它是由于兰株感染了病毒导致叶片组织黄化并萎缩产生。这种病毒病又称拜拉丝病,传染媒介为某些专门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虫,如介壳虫、红蜘蛛和蚜虫等。
兰花叶病的症状为开始叶上沿叶脉生淡黄色的不连续条斑,常呈花叶状。接着病斑一部分叶肉细胞坏死,形成表面下陷的褐色坏死斑。 病原国兰花叶病毒(CyMV)及ColMV等几种病毒。
这是兰花炭疽病的特征。发病规律:炭疽病病原菌在4月初开始侵染兰花老叶,5—6月扩展较快,梅雨季节病害加重,7月以后病害渐渐中止。兰花新叶在7月底开始发病,8月份发展迅速。若这时遇台风侵袭,会造成叶片和植株受伤而使病害加重。
国兰是丛生植物,喜欢群居,一般不能分株过勤和单植,太单的弱苗、老苗或病苗,抗病力差。要引进无病的健壮新苗,发现染病的兰苗要及时消毒、隔离管理,待生长正常后才能放进兰室,防止交叉感染。组培苗和温室苗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要精心呵护,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炭疽病:此病常见于兰花叶片,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5-6月和9-10月梅雨或秋雨多时易发。防治措施包括剪除病叶并销毁,改进浇水方式,从边缘注入;冬季新叶生后喷洒波尔多液或多菌灵,并加强通风透光,避免直接喷水。 叶枯病:初期为红褐色斑点,后扩展为黑褐色,影响叶片健康。
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养护兰花一般有2种方式:干养法与湿养法。传统养兰方法均采用干法养兰,这种养兰方法对环境的要求不太严格,阳台里、房檐下、走廊边、树荫下都可。
蚜虫是二月兰面临的另一大问题,一旦侵扰,叶片和花朵上布满密密麻麻的蚜虫,严重影响美观。蚜虫吸食汁液后,会在叶片上留下伤口,进而引发其他病害。此外,蚜虫体型微小,不易察觉,高温或不适环境时会大量入侵。针对蚜虫的防治,可采用柑橘水方法。
蚜虫的威胁也不容忽视,它们聚集在叶片和花朵上,影响植物生长。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自然的柑橘水喷洒,将橘皮浸泡后喷洒在二月兰上,特别注意叶片和枝条缝隙,以及叶片背面的清洁。对于顽固的蚜虫,可以选择药剂如护花神进行喷洒,但需确保在室外晾干后再搬回室内。
防治方法方法一:柑橘水。二月兰可以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喷洒无公害的药剂,将橘子皮放在密封的容器中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直接喷洒,注意叶片和枝条之间要着重清洗,喷透后将叶片的背面喷一下。这样喷洒2~3次就可以见效,既环保,又消灭了害虫。方法二:若蚜虫比较顽固,没办法,只能喷药了。
防治方法方法一:柑橘水。二月兰可以吃。最简单的方法是喷洒无污染的化学物质。把橘子皮放在密封的容器里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直接喷上去。注意叶枝间的清洁,喷透后再喷叶背。这样喷2~3次即可见效,既保护了环境,又杀死了害虫。方法二:如果蚜虫很顽固,除了喷,别无选择。
1、国兰的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锈病、白绢病、病毒疬等(图62)。虫害有介壳虫、红蜘蛛、蚜虫等。图62 国兰的各种病害示意 要杜绝国兰病虫害的发生,除了要改善生长环境条件外,喷洒相关农药来防治看来必不可少。但是某些农药难求,尤其对家居养兰者来说,盆数较少,无需大动干戈而非用农药喷洒不可。
2、立枯病具有隐匿性,一般比较难以发觉。由于该病菌主要危害的是根系组织,而兰根被基质掩埋,因而很难观察到根系的变化(除非三天两头将兰花从盆中倒出来看)。虽然可以从地面植株的生长状态判断根部受损,但当我们看到地上兰叶出现症状再动手防治,那时可能已经晚了。【产生原因】土壤基质透气性差。
3、病虫防治:白绢病 主要症状:高温潮湿时多发。常在聚盆苗或幼苗上发生,感染根及叶片,感染期后在根茎基部与植材相接处,出现白绢病特有的白色菌丝及白色(初期),淡褐色(晚期)的菌核颗粒,当病菌侵入茎基部及根组织内时,叶片稍加用力即脱落。
4、兰花在多雨高温的季节最容易发生白绢病,可用托布津800倍液或波尔多液喷施预防。如发病严重可用托布津500-750倍释,每隔7-10天喷一次。虫害中以介壳虫发生最多,此虫附着在叶的基部,如发现介壳虫,应及时剔除。如要避免介壳虫侵袭,从4月份开始,可用10592000倍液防治。
5、最关键的就是浇水。合合理的浇水方式可以让兰花本身更好地应对夏季的高温,温度高了,对于水分的蒸腾作用也会加强。种植兰花并不是使用营养土,而是使用的质料,质料本身之间就会有缝隙,水分的蒸发作用也会更快,兰花的质料一旦缺乏了水分,兰花的根系会枯萎,影响到植株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