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形状多样,有的呈斜长方形或斜卵圆形,被压扁,子叶厚实,富含肉质,胚基生,直立。整体来看,酸豆属的形态特征独特,值得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小叶小,长圆形,长3-8厘米,宽5-9毫米,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偏斜,无毛。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5米,树皮纵裂。小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片7~20对,长椭圆形或短圆形,无毛,先端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偏斜,近圆形。
小枝具短绒毛;皮多孔,褐色。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对生。圆锥花序顶生或总状花序腋生;木有硬心脏,暗红色,圆形嫩黄色。【花】:两性花,花萼筒状螺形,先端4裂;花瓣5,上面3片发达,黄色有紫红色条纹,下面3片退化成鳞片状,雄蕊3,花丝中部以下合生,其余的3~5枚退化成刺毛状;雌蕊子房有柄。
酸角是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的特产。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南部及海南、台湾,生于海拔不超过1400m的旱坡草地、干热河谷、庭院四旁和滨海。大部分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面积估算约830hm。酸角曾在广州交易会上引起国外客商注意和询购。
酸角是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的南部以及海南、台湾的特产。具体来说:主要产区:酸角在这些地方生长得特别好,尤其是云南的金沙江、怒江、元江干热河谷及西双版纳一带,那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酸角的生长。
酸角在云南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我在勐腊买的,甜的售价为6元一市斤,酸的则是5元一斤。这种水果多为人工种植,但也常见于杂树林、河边或是田地旁的野生状态。酸角的采集通常在春季进行,采摘后去除种子,经过晒干处理。
酸角是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台湾等地的特产。酸角学名罗望子,产在云南。它的外形酷似香肠,硬硬的壳里裹着厚厚的果肉,果肉外面被两三条叶脉似的“筋”缠绕着,果肉的里面藏卧着几颗核(籽)。酸角分甜角和酸角,甜角的味道不苦不酸不辣不涩还真是有点甜,确切地说好像果脯的味道。
酸角盛产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的南部及海南、台湾。酸角喜欢炎热气候,生长在年均气温18度至24度,年降雨量500至1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金沙江、怒江、元江干热河谷及西双版纳一带,海拔50至1350米的热地方。酸角,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酸角属于豆科。
是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海南、台湾等地的特产。酸角又称酸豆、罗望子、酸梅等,是豆科酸豆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金沙江、怒江、元江干热河谷及西双版纳一带,海拔50~1350米的热量好的地方。
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酸角是属于豆科的一属。它是一个单种属,仅1种[1]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2]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酸角喜欢炎热气候,生长在年均气温18C—24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区。
酸角也叫做酸豆,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物,号称果中钙王。其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磷离子和铁离子可以增加骨骼的强度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数量,其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酸角中还含有一定的糖分,柠檬酸、钾酸、维生素b等多种成分。
酸角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属于豆科,也是一个单种属。酸角只分为甜型和酸型脸肿类型,制作酸角糕就是以酸角为原料。
酸角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特别适合炎热天气时食用,可以用于暑热是、热病伤津、口渴咽干等。酸角可以辅助治疗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妊娠呕吐,具有开胃进食,和胃消积的作用。酸角所含的多聚糖成分,具有防光作用,能提供给人体皮肤免疫系统的保护,防止紫外线辐射伤害皮肤。
抗氧化作用:酸角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抗氧化,并减少由氧自由基引起的损伤。 保肝功能:酸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解毒等作用,能有效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
酸角具有止渴消热、消食,养肝明目,等功能。生津止渴、消热解暑,清凉爽口、消食化积。常用于治疗中暑、消化不良、食积、腹痛、慢性胃炎、便秘、高血压及缺铁性心脏病。其性甘、辛、酸、凉,有祛热解暑、消积化食、清脑提神作用。能治缓泻、妊娠呕吐、便秘、小儿疳积,高血压等多种病症。
在传统医学中,酸角被认为具有清暑热、化积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暑热引起的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及小儿疳积等问题。现代研究也证实,酸角对中暑、消化不良、小儿食积、呕吐,以及蛔虫病、目视不明、体虚多汗等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酸角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酸角种子外皮含大量鞣质,可用于治疗痢疾和脓疡。酸角还具有缓解酒后痰多的功效,可以通过煎制酸角和适量白糖,每日早晚各食用五克膏状物来实现。酸角对视力下降有辅助治疗作用,将其与菊花和决明子一同煎制,可代茶饮用。酸角还能缓解烦渴和上火,将酸角、薏仁米和粳米一同煮粥食用即可。
酸角,又名酸豆,是一种属于豆科的植物。其学名为 Tamarindus indica,属于真核域 Eukarya 的生物范畴,植物界 Plantae 的成员,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豆目 Fabales,豆科 Fabaceae,苏木亚科 Caesalpinioideae,酸豆属 Tamarindus。酸角植株高大,可长至15-20米。
酸角的营养成份野酸角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2种婴幼儿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BC和矿质营养元素钙、磷、铁、硫、锰、镁、铜、钠、钾、锶、各种有机酸及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等。酸角素称果中“钙王”。
酸角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属于豆科,也是一个单种属。酸角只分为甜型和酸型脸肿类型,制作酸角糕就是以酸角为原料。
酸角是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的特产。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南部及海南、台湾,生于海拔不超过1400m的旱坡草地、干热河谷、庭院四旁和滨海。大部分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面积估算约830hm。酸角曾在广州交易会上引起国外客商注意和询购。
酸角,又称酸枣、酸豆,是一种热带水果,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等热带地区。酸角的口感独特,深受许多人喜爱。下面将从外观、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详细介绍酸角。首先,从外观上看,酸角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如同小指头,外表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光滑有光泽。
元江酸角的基本介绍 元江酸角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的特产。酸角分甜角和酸角,甜角是后来改良后的品种。两种东西的区别就是在于味道一个酸一个甜。酸角又称罗望子、“木罕”(傣语),一种外表长的像花生内心像干桂圆的特产,是云南省低热的河谷地区特产的热带果实,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
树木的果实象长长的豇豆角,此树是酸豆树。酸豆树,是豆科酸豆属植物。别名酸角、酸子。酸豆树,是常绿乔木,高6至25m。树皮暗灰色,成不规则裂开。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短而粗壮;小叶14至40,叶片长圆形,长1至4cm,宽4至9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偏斜,两面无毛,全缘。
这是梓树,拉丁学名: Catalpa ovata G. Don. (《Flora of China》)。梓(植物名实图考引本草经),别名:楸(长编),花楸、水桐、河楸(河南经济植物志),臭梧桐(东北植物检索表),黄花楸(云南造林树),水桐楸(湖南衡山),木角豆(杭州药用植物志)。梓树,紫葳科,梓属。
你好!梓树,也叫面条树。百度看一下:梓树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树上结的像豆角一样树是梓树。梓树为紫葳科植物梓属的乔木,它可长到15米左右。叶片对生,呈活卵形。圆锥花序顶生,花色淡黄色。蒴果线形,类似细长租郑的豆角。
国槐、紫藤、皂角树的果实都像豆角,其中紫藤是藤本植物。灰楸树的果实也是细长状的,像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