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百科里的 竿可高6米许,粗达3厘米,幼竿具白粉并疏生短柔毛;节间长达30厘米,水竹[2]壁厚3-5毫米;竿环在较粗的竿中较平坦,与箨环同高,在较细的竿中则明显隆起而高于箨环;节内长约5毫米;分枝角度大,以致接近于水平开展。
箨片直立,三角形至狭长三角形,绿色,绿紫色或紫色,背部呈舟形隆起。末级小枝具2叶,稀可1或3叶;叶鞘除边缘外无毛;无叶耳,鞘口繸毛直立,易断落;叶舌短;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7厘米,下表面在基部有毛。水竹的繁殖方法 水竹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也可播种。
水竹,一种独特的竹类植物,其主干的高度通常在1-5米之间,直径为3-5毫米,经过人工栽培后,可以高达5-7米,直径可达3-5厘米。新生的幼竹节下覆盖着白粉,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其箨鞘表面无毛,呈现出深绿色,偶尔夹杂着淡红褐色,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毛环水竹是一种高大挺拔的竹子,竿高可达5米,直径约5厘米。幼时,其竿呈暗绿色,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粉末,无毛。竿中部的节间长度在22-31厘米之间,壁厚约2毫米,其上部有隆起的竿环,高于箨环。毛环水竹的箨环上有一圈密集而宿存的锈色毛环。
区别如下:科属不同:水竹属于禾本科刚竹属,而龟水竹属于鸭跖草科水竹草属。形态特征不同:水竹的竿可高达6米,粗达3厘米,而龟水竹的茎秆细,高度不超过30厘米,水竹的叶子呈长条形,而龟水竹的叶子呈三角形。
箨叶呈三角形或披针形。小枝单生,有叶三到五片。小穗含小花三到四朵。水竹开花后植株叶片仍保持绿色,地下部分也不枯死,不像大多数竹子,开花后会枯死。所以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水竹全身是宝,不但是工业原料之一,而且用途广泛。竹笋味鲜甘甜,竹编器具和工艺品美观、耐用。燃烧后能产生竹油、竹炭。
1、竹竿竹杆的区别指代不同竿:竹子的主干。杆:细长的棍状物。性质不同竿: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杆:形声。从木,干声( gàn)。本义:木名。即“檀木”。细长的木头或类似的东西。
2、个人分析竹竿和竹杆的区别主要在于长度和用途。竹竿是整根竹子的主杆,通常较长,常用于制作钓鱼竿、扫帚杆等长杆工具或物品,也可作为支撑植物或临时结构的材料。而竹杆则是截取竹子的一段,长度较短,常用于制作短杆工具或物品,如菜板、勺子、锅盖等,也用于建筑领域的临时支架或脚手架。
3、竹竿和竹杆的区别有直径与长度不同、强度与承重能力不同、用途不同、材料纤维性质不同、韧性和耐久度不同、价格不同等等。直径与长度不同 竹竿通常是较细且较长的,而竹杆则相对较粗短。这是它们最容易被区分的特征之一。
4、竹竿与竹杆,二者虽一字之差,但意义有所区别。首先,它们都是竹子的部分,但具体指代不同。竹竿更多地指向整个竹子或其主干,而竹杆则更多指向经过处理、削去枝叶的部分。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提及竹竿,不禁让人想起《诗经国风卫风》中的《竹竿》一诗。
5、竹竿与竹杆,二者虽一字之差,实则意义相同。它们均指经过砍伐并削去枝叶的竹子,亦可用于指代竹子的主干。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竹竿一词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其中,《诗经·国风·卫风》中的《竹竿》便是一首经典之作,它描绘了卫国妇女远嫁他乡,无法回故乡探望的愁绪。
武夷山茶竿竹是一种独特的竹类植物,其形态特征独具特色。竿体高度在5至5米之间,直径大约8毫米,上部的髓部带有薄片状的横隔。竹竿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变为黄色,表面散布着少量的粉迹,节部呈现出黑色的粉斑,并在节下方有灰黑色的粉圈。
武夷山茶竿竹,生长在武夷山,竹竿直立,竹叶茂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尖箨茶竿竹,其箨片尖锐,形态独特,适合观赏。面竿竹,其竹节分布均匀,形态美观,适合园林绿化。狭叶长舌茶竿竹,竹叶狭长,形似舌头,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福建茶竿竹,生长在福建,竹竿直立,竹叶茂盛,适合园林绿化。
本属竹类多数呈乔木状,经济实用价值颇大,可作为观赏及用材竹;尤以茶竿竹 Pseudosasa amabilis (McClure) Keng f. 是传统出口的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