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沙参通常在7月至8月间开花。野沙参的主要药用部位是其根部。在秋季,人们会进行刨采,将地上部分及细根去除,然后刮去根部的粗皮,随后立即晒干。野沙参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气管炎、百日咳、肺部炎症引起的咳嗽以及咳嗽时痰色黄稠。
野沙参〔拉丁学名:Adenophora stricta Miq. 〕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萝卜状,不分枝,高可达1米,植株直立而不分枝,假总状或圆锥花序,狭窄,花梗短,花萼全缘或具齿;花冠常紫色或蓝色,花梗短,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花药细长;子房下位,胚珠多数。种子椭圆状。7-8月开花。以根入药。
通脱木。又名通花根、木通树、天麻子、通草、草根、通打根。五加科通脱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m。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老家有很多人挖这种植物的根泡酒喝,说治腰痛很有效。 这种植物就是锦鸡儿,它的学名是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er,属于豆科锦鸡儿属的灌木。 锦鸡儿的植株高度在1到2米之间,树皮呈深褐色,小枝有棱且无毛。 它的托叶呈三角形,会硬化成针刺,长度在5到7毫米之间。
[1-2]锦鸡儿供观赏或做绿篱。根皮药用,能祛风活血、舒筋、除湿利尿、止咳化痰。
鸡刺根书名叫刺蓟草,分为大刺蓟和小刺蓟,对于我们山区人来说,刺蓟草是中草药,也是食材,而我们主要用它的根部来入药和食用。第一次认识这种植物,是小时候跟随爷爷去采药,爷爷是我们当地的老草医,村里人有个什么头疼脑热,或者手脚扭伤之类的,都是来找我的爷爷。
植物形态1:四叶沙参,又名轮叶沙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通常在30至50厘米之间。其主根粗大而肥厚,呈黄褐色,有横纹,顶端有芦头。茎通常单生,偶有丛生,除花序外不分枝。基生叶丛生,形状多样,从卵形到披针形,长4至8厘米,宽5至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
它属于桔梗科沙参属植物,与人参不同,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等症状。南、北沙参的性味略有差异,南沙参性味甘、微苦、凉,北沙参性味甘、苦、淡,平。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南沙参具有明显的祛痰、强心作用,而北沙参则能加强呼吸、升高血压。
沙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中文名称拼音为Shā Shēn。沙参的种类有所区别,例如四叶沙参根部含有的主要成分是沙参皂甙(C30H58O4),而杏叶沙参则含有花椒毒素(xanthotoxin 或 ammoidin)。这种植物成分主要体现在其药理作用上,具有显著的祛痰效果,作用时间可达4小时以上。
1、沙参和山胡萝卜是同种,沙参是山胡萝卜另一种别称。山胡萝卜有沙参、山海螺、密花岩风等别称。是一种高营养的野菜,也是草本植物。其根、茎、叶均可食用,也能入药。是一种比较性阴的药物食材。它算是一种草本植物,根呈胡萝卜状,无分枝高度可达1米。
2、山胡萝卜,也被称为沙参,是不同地区对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称呼。在不同地方,人们可能更习惯于将这种植物称为山胡萝卜或沙参。
3、沙参,又名山胡萝卜,学名密花岩风,还被称为羊乳和山海螺,民间俗称山地瓜,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野生蔬菜。它属于伞形科,是一种多年生的蔓生草本植物,不仅药用价值高,食用价值也不容小觑。主要生长在东北地区,人们通常食用其根、茎和叶子,也可以入药,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
4、北参并不总是北沙参,北沙参则属于北参的一种。北沙参,又称珊瑚菜或老母鸡肉、山胡萝卜,其根部既可以凉拌生食,也可以与鸡肉一起炖煮,味道胜似鸡肉。北沙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北沙参与沙参有所区别,沙参类别中不仅包括北沙参,还有南沙参等其他种类。
5、在性状上,山胡萝卜的根部具有独特的特点。根通常呈圆柱形,且体型粗大,表面呈现出深褐色。顶端密集地覆盖着棕色的枯鞘纤维,且大部分部分可见到支根留下的痕迹。质地坚硬而脆,容易折断。它的香气微香,口感上微微辛且略带苦味。山胡萝卜还有多个别名,如沙参、乳薯和奶参,表明其广泛的分布。
6、山胡萝卜,学名沙参,别称羊乳、山海螺、山地瓜等,属于桔梗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其根茎粗大,根呈圆柱形,茎部空管状,表面有条棱和浅纵沟纹,无毛。叶片呈长圆形,羽状全裂,边缘有硬毛。花序顶生,复伞形,总苞片线形,有白色边缘和毛。
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萝卜状,不分枝,高可达1米,植株直立而不分枝,假总状或圆锥花序,狭窄,花梗短,花萼全缘或具齿;花冠常紫色或蓝色,花梗短,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花药细长;子房下位,胚珠多数。种子椭圆状。7-8月开花。
在中国,沙参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和湖南等地,这些都是它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无论是从形态还是生态习性来看,沙参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自然界的独特视角。
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等,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低山草丛中和岩石缝内,喜温暖或凉爽气候,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沙参学名(Adenophora stricta),桔梗科植物,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龙胆草,(学名丝裂沙参Adenophora capillaris ),属于龙胆科 ,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高50厘米至1米余,无毛或有长硬毛。茎生叶常为卵形,卵状披针形,少为条形,顶端渐尖,全缘或有锯齿,无毛或有硬毛,长3-19厘米,宽0.5-5厘米。
1、沙参的种植时间和方法如下:种植时间 秋播:9~10月份,在秋季封冻前进行,种子可经湿藏处理或直接采用干种子直播。 春播:3~4月份,在早春解冻后进行,种子必须经过冬季冷冻处理。
2、地点选择:选择有适宜的阳光照射和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沙参适宜生长于沙质土壤、石灰质土壤或砂砾质土壤。 种子处理:将沙参种子提前浸泡在温水中1-2天,使其充分吸水后,取出备用。 播种:种子可直接撒播在准备好的种植区域上,也可以先在育苗盘中播种,待幼苗长至3-4厘米时再移植到田地中。
3、北沙参的种植方法多样,首先需进行种子处理,通过0~5%低温处理数十天,发芽率可达97%。播前每亩施用厩肥或堆肥1250千克,深翻30~40厘米,整地作畦,可以采用直播或种根栽培两种方式。
4、沙参种子在种植前应进行浸泡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将种子放入25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半天,然后捞出与湿沙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再放入冰箱进行冷冻处理。 春季播种的沙参种子需在解冻后进行种植。在春天播种时,应选择在上冻之前将种子种入土壤。 沙参种子需要冷冻处理才能正常出苗。